想了解centos下安装inotify-tools的新动态吗?本文将为您提供详细的信息,我们还将为您解答关于CentOS下安装passwsll2的相关问题,此外,我们还将为您介绍关于CentOS6.5
想了解centos下安装inotify-tools的新动态吗?本文将为您提供详细的信息,我们还将为您解答关于CentOS下安装passwsll2的相关问题,此外,我们还将为您介绍关于CentOS 6.5 inotify+rsync 部署、CentOS 6.x下安装VMWare-tools操作指引、CentOS Alien安装及CentOS安装Installation Source、centos depot_tools安装的新知识。
本文目录一览:- centos下安装inotify-tools(CentOS下安装passwsll2)
- CentOS 6.5 inotify+rsync 部署
- CentOS 6.x下安装VMWare-tools操作指引
- CentOS Alien安装及CentOS安装Installation Source
- centos depot_tools安装
centos下安装inotify-tools(CentOS下安装passwsll2)
Inotify是一种强大的、细粒度的、异步文件系统监控机制,它满足各种各样的文件监控需要,可以监控文件系统的访问属性、读写属性、权限属性、删除创建、移动等操作,也就是可以监控文件发生的一切变化。
inotify-tools包括一个C库和一组命令行工具,可在命令行下提供对文件系统事件的监控。inotify-tools安装后会得到inotifywait
和inotifywatch
这两条命令:
inotifywait命令可以用来收集有关文件访问信息,Linux发行版一般没有包括这个命令,需要安装inotify-tools,这个命令还需要将inotify支持编译入Linux内核,好在大多数Linux发行版都在内核中启用了inotify。
inotifywatch命令用于收集关于被监视的文件系统的统计数据,包括每个 inotify 事件发生多少次。
开始之前需要检测系统内核是否支持inotify:
使用uname -r
命令检查Linux内核,如果低于2.6.13,就需要重新编译内核加入inotify的支持。
使用ll /proc/sys/fs/inotify
命令,是否有以下三条信息输出,如果没有表示不支持。
ll/proc/sys/fs/inotifytotal0 -rw-r--r--1rootroot0Jan415:41max_queued_events -rw-r--r--1rootroot0Jan415:41max_user_instances -rw-r--r--1rootroot0Jan415:41max_user_watches
安装inotify-tools
inotify-tools项目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rvoicilas/inotify-tools
inotify-tools下载地址:http://github.com/downloads/rvoicilas/inotify-tools/inotify-tools-3.14.tar.gz
#CentOSrelease5.8/64位:tarzxvfinotify-tools-3.14.tar.gz cdinotify-tools-3.14 ./configure make makeinstall
其他Linux发行版安装方法可以参见:https://github.com/rvoicilas/inotify-tools/wiki#wiki-getting
inotify定义了下列的接口参数,可以用来限制inotify消耗kernel memory的大小。由于这些参数都是内存参数,因此,可以根据应用需求,实时的调节其大小:
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queued_evnets
表示调用inotify_init时分配给inotify instance中可排队的event的数目的最大值,超出这个值的事件被丢弃,但会触发IN_Q_OVERFLOW事件。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user_instances
表示每一个real user ID可创建的inotify instatnces的数量上限。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user_watches
表示每个inotify instatnces可监控的最大目录数量。如果监控的文件数目巨大,需要根据情况,适当增加此值的大小。
根据以上在32位或者64位系统都可以执行:
echo104857600>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user_watches echo'echo104857600>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user_watches'>>/etc/rc.local
如果遇到以下错误:
inotifywait:errorwhileloadingsharedlibraries:libinotifytools.so.0:cannotopensharedobjectfile:Nosuchfileordirectory
解决方法:32位系统:ln-s/usr/local/lib/libinotifytools.so.0/usr/lib/libinotifytools.so.0 64位系统:ln-s/usr/local/lib/libinotifytools.so.0/usr/lib64/libinotifytools.so.0
#!/bin/bash #filenamewatchdir.sh path=$1 /usr/local/bin/inotifywait-mrq--timefmt'%d/%m/%y/%H:%M'--format'%T%w%f'-emodify,delete,create,attrib$path 执行输出: ./watchdir.sh/data/wsdata/tools/04/01/13/16:34/data/wsdata/tools/.j.jsp.swp 04/01/13/16:34/data/wsdata/tools/.j.jsp.swx 04/01/13/16:34/data/wsdata/tools/.j.jsp.swx 04/01/13/16:34/data/wsdata/tools/.j.jsp.swp 04/01/13/16:34/data/wsdata/tools/.j.jsp.swp 04/01/13/16:34/data/wsdata/tools/.j.jsp.swp 04/01/13/16:34/data/wsdata/tools/.j.jsp.swp 04/01/13/16:34/data/wsdata/tools/.j.jsp.swp 04/01/13/16:35/data/wsdata/tools/4913 04/01/13/16:35/data/wsdata/tools/4913 04/01/13/16:35/data/wsdata/tools/4913 04/01/13/16:35/data/wsdata/tools/j.jsp 04/01/13/16:35/data/wsdata/tools/j.jsp 04/01/13/16:35/data/wsdata/tools/j.jsp 04/01/13/16:35/data/wsdata/tools/j.jsp~ 04/01/13/16:35/data/wsdata/tools/.j.jsp.swp
-m
是要持续监视变化。-r
使用递归形式监视目录。-q
减少冗余信息,只打印出需要的信息。-e
指定要监视的事件列表。--timefmt
是指定时间的输出格式。--format
指定文件变化的详细信息。
事件 | 描述 |
---|---|
access | 访问,读取文件。 |
modify | 修改,文件内容被修改。 |
attrib | 属性,文件元数据被修改。 |
move | 移动,对文件进行移动操作。 |
create | 创建,生成新文件 |
open | 打开,对文件进行打开操作。 |
close | 关闭,对文件进行关闭操作。 |
delete | 删除,文件被删除。 |
CentOS 6.5 inotify+rsync 部署
Rsync是一款远程同步软件,在同步文件(文件和目录)的时候可以保持原文件的权限、修改时间、包括链接文件也可以同步。
这个东西应用在什么地方呢?不管你是什么业务,如果你有几十台以上的服务器,并且这些服务器需要实时保持拥有的文件一致,那你就会用到这个工具。比如你有几十台web服务器,网页文件会经常修改,如何批量同步这些新的网页文件到所有服务器上呢?
Inotify又是什么呢?它是一种通知机制,随着时间的推移,你的原文件夹可能越来越大,如果每次同步都把整个目录扫描一遍那简直不敢想象,inotify就是内核提供的一种功能,可以实现对目录的监控,如果该目录有任何文件的删除、修改、新建它都会捕捉到这一动作,并可以把这一事件发送给其他应用程序。
主机名 | IP | 说明 |
Linux01.localhost |
10.10.6.12 |
推送文件 |
Linux02.localhost | 10.10.6.15 |
运行rsync守护进程,作为Server端,接收推送。 |
说明:这个模式你要了解,不是服务器端向客户端推送数据,是客户端其实就是使用rsync工具向运行rsync服务的服务器端推送数据。所以一般运行的Web服务器上都安装此服务,用于接收页面文件的更新。
安装Rsync
实现原理:
rsync采用的是C/S结构,不过S端是服务器端,运行rsync的守护进程,C端通过命令来向S端推送文件。
安装:
rpm-qarsync#检查是安装了rsync rpm-ersync#如果安装了,那么就删除,系统自带的版本比较低 wgethttps://download.samba.org/pub/rsync/rsync-3.1.2.tar.gz--no-check-certificate
tar-xzfrsync-3.1.2.tar.gz cdrsync-3.1.2 ./configure--prefix=/usr/local/rsync--disable-ipv6
如果不指定安装目录,则默认会安装到如下目录中:
make&&makeinstall
设置账户和目录:
groupadd-rrsync#创建rsync系统组 useradd-grsyncrsync-r-s/sbin/login#创建rsync系统账号并加入到rsync组
mkdirbackup#创建用于接收推送文件的目录 chownrsync.rsync./backup#设置改目录的属主和属组位rsync
编辑配置文件:编译安装后它使用的配置文件默认位置为/etc/rsyncd.conf,但是默认这个文件并不存在,需要你手动建立。
touch/etc/rsyncd.conf#守护进程使用的配置文件,必须是rsyncd.conf touch/etc/rsyncd.passwd#用户名和密码文件,这个名字可以随便 chmod600/etc/rsyncd.passwd#修改密码文件权限
vim/etc/rsyncd.conf#编辑配置文件
#[全局配置] #服务器IP和监听端口号 address=10.10.6.15 port=873 #服务器传输文件时服务器用哪个属主和属组去保存接收到的文件,也就是权限替换,如果在这里设 #置成root,则会保留权限。 uid=rsync gid=rsync #在文件传输之前,服务器守护进程将chroot到指定的PATH,优点是实时特殊的保护,缺点是需要roo#t权限 usechroot=no #最大并发数 maxconnection=10 #超时时长 timeout=300 #锁、日志和pid文件位置 lockfile=/var/run/rsync.lock logfile=/var/run/rsync.log pidfile=/var/run/rsync.pid #消息文件,当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是该文件的内容将会显示给客户端,这个文件不是必须的 motdfile=/etc/rsyncd.mod #存放虚拟用户和密码的文件 secretsfile=/etc/rsyncd.passwd #允许的网段 hostsallow=* #不允许的网段 #hostsdeny=0.0.0.0/32 #是否允许客户上传文件,true不允许,false允许。 readonly=false #[模块配置],所谓模块配置其实就是要使用的目录,客户端推送文件到服务器端的哪个目录 [backup] #需要接收同步的目录 path=/usr/local/backup #是否忽略错误 ignoreerrors list=false #虚拟的用户,也就是客户端用那个用户来连接服务器,可以用空格或者逗号分隔多个用户,该用户 #必须在上面secretsfile=/etc/rsyncd.passwd文件中 authusers=rsync_backup #该模块的描述,客户端连接后会显示给客户端 commment=hello
vim/etc/rsyncd.passwd#编辑密码文件
./rsync--daemon#启动服务
说明:rsync可以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,也可以由xinetd来激活,如果你的服务器负载比较高建议rsync以独立的守护进程方式来运行。区别在于,如果以独立的守护进程方式运行,它会一直监听端口随时准备接受文件推送,如果由xinetd这个超级进程来管理的话,那没有推送的时候rsync是休眠状态,当有推送的时候,由xinetd这个超级进程激活rsync,对于繁忙的服务器来说这种方式会有额外开销。
连接测试:
在数据源服务器,这里的环境是Linux01,安装rsync。步骤同上。
touch/etc/rsyncd.passwd#建立密码文件 echo"123456">/etc/rsyncd.passwd#这个文件仅存储密码,服务器端和用户名对应的密码 chmod600/etc/rsyncd.passwd#修改权限
参数 | 说明 |
-v | 显示执行过程中的详细信息 |
-a | 归档模式,以递归方式传送文件,并保持文件所有属性,相当于rlptgoD |
-r |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|
-R | 使用相对路径 |
-b |
创建备份,如果目标有相同文件名是,在覆盖前,先对老文件进行重命名操作。 --backup-dir将文件备份到指定目录,如果不指定目录则在被同步的目录下建立同名备份,不过名字上会多一个~。 |
-l |
保留软连接 |
-H |
保留硬链接 |
-p |
保持文件权限 |
-o |
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|
-g |
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|
-t | 保留文件时间 |
-D |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 |
--include-from= | 从文件中读取需要传输的文件或者目录列表,文件内容为一行一个,如果包含的文件或者目录名称是中文,要把该文件用UTF-8格式保存 |
--include= | 指定哪些文件或者目录需要传输 |
--exclude-from= | 从文件中读取要排除的文件或者目录,文件内容为一行一个,如果排除的文件或者目录名称是中文,要把该文件用UTF-8格式保存 |
--eclude= | 指定排除哪些文件或者目录 |
--progress |
显示传输过程 |
--password-file= |
指定密码文件路径 |
--port= | 如果rsyncServer使用非标准端口,那么你在用客户端连接的时候就要指定端口 |
发送文件
查看接收到的文件
有没有注意到权限问题?发送文件的时候hello的属主和属组是chen,但是发送过去以后就变成rsync了。因为我们知道-a参数的含义是保留权限、属主和属组,那为什么传递过去之后就变了呢?
原因就在于配置文件里面的uid和gid设置,看下图:
这样的设置结果就是文件同步到服务器端以后,rsync服务器器会根据这个设置来修改文件的属主和属组信息,如果把这里写成root那么rsync就会修改属主和属组了,而会保留信息。
我们修改成root再测试一下
你会发现权限一样、时间一样、属主和属组也一样。
注意:前提也得是你服务器端有这个同名账户才行,如果没有,这里你查看到的就仅仅是一串数字,也就是权限信息。
下面我更新一下Liux01主机上的hello文件
下图是在Linux02上也就是rsync服务器端看到的hello文件内容
在Linux01上执行命令
rsync-avz-b--backup-dir=/aaahello--progressrsync_backup@10.10.6.15::backup--password-file=/etc/rsyncd.passwd
如果要同步目录的话,就把上面的hello文件换成目录
可以看到服务器端的hello文件已经更新了,并且在该目录下还建立了一个目录,里面放了是没有更新之前的hello文件。
因为我们加了一个-d的参数,这个参数就是对同名文件更新前先备份,备份到--backup-dir=指定目录,如果没有就新建一个。
现在我们说一下如何关闭rsync进程,它如果作为守护进程来运行的话,你得手动KILL掉进程,然后删除PID文件才行。为了方便我们写一个脚本来执行上述操作
#/bin/bash # #该脚本的执行前提是你的rsync服务端配置文件要是/etc/rsyncd.conf,如果不是,请替换成实际位 #置 #从配置文件中获取PID文件位置 PIDFILE=`cat/etc/rsyncd.conf|grep'pidfile'|awk-F'''{print$4}'` #echo$PIDFILE #判断该文件是否存在 if[-e$PIDFILE];then cat$PIDFILE|xargskill-9 rm-rf$PIDFILE echo"rsync服务已经关闭。" else echo"当前系统没有运行rsync服务。" fi
我们知道通过这个rsync是为了实现批量同步,但是我们发现同步命令一次指定同步一台主机,如何做到批量同步多台主机呢?rsync本身没有这个功能,需要自己写脚本实现:
首先准备一个服务器IP列表的文件,文件格式如下:
其次写一个执行批量同步的脚本,并且能区分是删除还是其他更新操作
#/bin/bash # #该参数是服务器IP列表文件 SERVERLIST=$1 #源目录 SRC_DIR=data #目标目录 DES_DIR=backup #目标服务器上的用于备份的目录,该目录用于备份更新时出现同名文件的时候 BACKUP_DIR=/backup/aaa #连接服务器使用的用户名 USER=rsync_backup #判断文件是否存在 if[-e$1];then #读取逐行读取文件 forlinein$(cat$SERVERLIST);do echo$line if[$2='DELETE'];then result=`rsync-avz-b--backup-dir=$BACKUP_DIR$SRC_DIR--delete$USER@$line::$DES_DIR--password-file=/etc/rsyncd.passwd>>/dev/null` else result=`rsync-avz-b--backup-dir=$BACKUP_DIR$SRC_DIR$USER@$line::$DES_DIR--password-file=/etc/rsyncd.passwd>>/dev/null` fi if$result;then echo"推送文件到服务器:$line成功。" else echo"推送文件到服务器:$line失败。" fi done else echo"服务器IP列表文件不存在。" fi
对rsync各种参数的测试,我看到的也是别人转的,所以把链接贴在这里rsync深入分析
上面都是基于手动运行脚本或命令来进行同步的,那能否自动化执行呢?简单的办法是就是把命令或脚本加入到计划任务重crontab,或者使用inotify,我们推荐使用inotity,因为它不是单一定期的执行推送,关键它可以变化。
安装Inotify:
Inotify它是Linux内核的一个特性,在内核2.6.13开始引入该机制,用于监控文件系统的操作,比如读取、写入和创建等等,当它获取到这些操作以后以后通知应用程序。
首先看看当前系统是否支持
下载工具inotify-tools,这个为是Linux下inotify文件监控工具提供的C开发库函数,同时也包含一系列的命令行工具,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来做监控文件系统的事件。它提供两种工具:
inotifywait:监控文件或目录变化
inotifywatch:统计文件系统访问的次数
wget--no-check-certificate 如果遇到SSL无法连接之类的,请升级wget
tar-zxfinotify-tools-3.14.tar.gz cdinotifi-tools-3.14 /configure--prefix=/usr/local/inotify make&&makeinstall
inotifywait命令参数:
参数 | 说明 |
--fromfile | 从文件读取需要监视或者排除的文件或目录,一个文件一行,排除的文件以@开头 |
-m | 针对事件持续监听,如果不加该参数那么获取一次事件后就退出了。 |
-d | 运行在后台 |
-r | 递归监控目录 |
-o | 输出事件到文件中,而不是输出到STDOUT |
-s | 输出错误到系统日志中,而不是输出到STEDRR |
-q | 除了输出事件之外,不显示其他信息 |
超时时间 | |
--format | 设置事件输出格式 %w 表示发生事件的目录 %f 表示发生事件的文件 %e 所发生的事件 %Xe 事件以X分隔 %T 使用由-timefmt定义的时间格式 |
--timefmt | 指定时间输出格式,用于-fromat选项中的%T格式 %y-%m-%d %H:%M |
-excludei | 排除文件或目录,不区分大小写 |
-e -event |
如果使用该参数,你就需要手动指定要监控的事件,多个事件用逗号分隔
|
inotifywatch命令参数:
说明 | ||
-fromfile | -z | 输出表格的行和列 |
同上 | ||
-e | 设置指定的监听事件,具体事件同上 | |
-r | 递归监视 | |
-a |
以指定事件的升序排列 | |
-d |
以指定事件的降序排列 |
要实现监控,并且捕捉文件变化,然后根据变化来进行同步,这里主要是思路问题:
首先我们要把对文件或者目录的操作分成2大类,一是删除和移动、二是其他(包括建立、修改),因为这两类不同操作对于要执行的rsync语句所带的参数不同
其次要通过inotifywait来监控指定的目录,并获取那些文件或目录发生了哪些变化
最后根据这些捕捉的变化来执行rsync语句
我们这里先测试一下inotifywait的效果,为了让inotifywait可以直接执行请修改环境变量。
监控脚本
#/bin/bash # inotifywait-mrq-emodify,create,move,delete--fromfile'/tmp/filelist'--timefmt'%y-%m-%d%H:%M'--format'%T%w%f%e'--outfile'/tmp/i.log'
要监控的目录列表文件
测试,这个脚本目前是在前台运行,所以是这种状况,你也可以设置为后台运行,只要在脚本后面加一个 &
可以看到我们建立了一个文件,然后查脚本中事件信息输出的日志,你会发现有一个事件发生了。
下面我们结合rsync来完整的写一个监控脚本。
网上有一篇文章写的不错,我这里把链接放过来,我是在他的脚本基础上做了一点修改,我也测试过不按照他那么写是否可行结果失败了,这个就跟rsync的同步机制有关。
原文出处真正的inotify+rsync实时同步 彻底告别同步慢
#/bin/bash #运行此脚本的时候服务器列表文件要输入绝对路径,否则后面切换路径后会找到该文件。 #该参数是服务器IP列表文件 SERVER_LIST=$1 #源目录 SRC_DIR=/tmp/data #目标目录 DES_DIR=backup #目标服务器上的用于备份的目录,该目录用于备份更新时出现同名文件的时候 BACKUP_DIR=/backup/aaa #连接服务器使用的用户名 USER=rsync_backup #密码文件 PASSWD_FILE=/etc/rsyncd.passwd if[!-n"$SERVER_LIST"];then echo"请传递服务器IP列表文件,要用绝对路径。" exit5 else if[-d$SRC_DIR]&&[-e$PASSWD_FILE];then echo"必要文件检查通过......" else echo"检查源路径或者密码文件失败,脚本无法执行,请检查。" exit5 fi fi #切换到源目录 cd$SRC_DIR inotifywait-mrq--timefmt'%y-%m-%d%H:%M'--format'%T%w%f%e'-emodify,delete,attrib,close_write,move./|whilereadfile do INFO_EVENT=$(echo$file|awk'{print$5}') INFO_PATH=$(echo$file|awk'{print$5}') echo"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$(date)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" echo$file forlinein$(cat$SERVER_LIST);do #文件建立、修改、移出事件 if[[$INFO_EVENT=~'CREATE']]||[[$INFO_EVENT=~'MODIFY']]||[[$INFO_EVENT=~'CLOSE_WRITE']]||[[$INFO_EVENT=~'MOVED_TO']];then rsync-avzcR--password-file=$PASSWD_FILE$(dirname${INFO_PATH})$USER@$line::$DES_DIR fi #删除、移动出事件 if[[$INFO_EVENT=~'DELETE']]||[[$INFO_EVENT=~'MOVED_FROM']];then rsync-avzR--delete--password-file=$PASSWD_FILE$(dirname${INFO_PATH})$USER@$line::$DES_DIR fi #修改属性事件 if[[$INFO_EVENT=~'ATTRIB']];then if[!-d"$INFO_FILE"];then rsync-avzcR--password-file=$PASSWD_FILE$(dirname${INFO_PATH})$USER@$line::$DES_DIR fi fi done done
服务器列表文件
上面的代码在文字比较中用了
[[VARIABLES=~VALUE]]
用=~这种操作符支持SHELL的正则表达式,在字符串比较的时候右边可以是一个模式而不一定是字符串。也就是变量内容中包括VALUE的内容,那么就匹配模式。不过在这种形式下必须使用双中括号。
在Inotify事件中有CREATE事件和CREATE.ISDIR事件,如果你使用=~那么就都会匹配。另外在IF多条件判断的时候,建议都使用独立的双中括号,这样可以避免逻辑错误。
include和exclude的精确匹配:
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,服务器(Windows服务器)上有几十个文件夹,需要把其中几个同步到文件服务器上,同时这些文件夹中有log目录,里面存放日志,我们不需要备份日志,只需要把指定文件夹中的除log目录的其他文件备份。
目录结构如下(我只是模拟了目录结构,并不是实际公司环境目录):
要求是把Folder_A、B、E进行备份,同时它们里面的log_folder不备份。
rsync--port=28950-avz--progressadmin@192.168.100.10::Services/backup/Service--password-file=/etc/rsyncd.passwd--include-file=./includeFile--exclude-file=./excludeFile
意思是使用28950端口连接服务器,使用递归并保留权限,同时显示过程,备份100.10服务器中rsyncServer配置文件中[Services]段PATH指定的目录到本地/backup/Services目录中,使用密码文件为rsyncd.passwd,使用了包含文件为includeFile,排除文件为excludeFile
includeFile
Folder_A Folder_B Folder_E
excludeFile
log Folder_C Folder_D
说明:你想排除哪些文件或者目录就只用--exclude-from就行,但是如果说只想包含哪些文件的话你单独使用--include-from是不行的,必须用--exclude-from进行排除。
如果rsyncServer服务器是Windows的话,就要这样写路径
rsync--port28950-avz--progressadmin@192.168.100.20::test/cygdrive/d/rsyncscripts/test/backup--password-file=rsyncPwd.txt--include-from=includeFile.txt--exclude-from=excludeFile.txt
/cygdirve/d/rsyncscripts/test/backup 等于 d:/rsyncscripts/test/back
特别注意:
另外如果服务器上有中文目录的话,首先保存文件列表的文件要是UTF-8格式,同时文件的写法也要注意:文件第一行不要写真实目录名或者文件名,你随便写一些字母即可,从第二行开始写真实的文件名称或者目录名。
xxxxxxxxxxxxxx 文件1 文件2 目录1 目录2 File1 Folder1
我不知道为什么,反正我的环境中rsyncServer安装在一台Windows上,然后另外台Windows安装rsync客户端,从客户端上同步,因为包含一些中文名的目录,所以出了很多问题如果你的include文件和exclude文件第一个不加任意字符,那么同步过来的文件或者目录就会少。如果你的目录都是英文的则不需要这样操作。目录中的子目录或者文件如果有中文也无需在第一行添加任意字符。
CentOS 6.x下安装VMWare-tools操作指引
CentOS 6.x下安装VMWare-tools操作指引=====第一步:挂载安装光盘先点击vmware界面上的安装vmware-tools,然后挂载光盘mount /dev/cdrom /mnt/第二步:copy压缩文件到本地目录cp /mnt/VMwaretools-10.0.9-3917699.tar.gz .第三步:解压文件tar zxvf VMwaretools-10.0.9-3917699.tar.gz第四步:安装vmware-toolscd vmware-tools-distrib/./vmware-install.pl回答一系列问题第五步:重启服务器
CentOS Alien安装及CentOS安装Installation Source
php小编西瓜为您带来
CentOS Alien安装
CentOS Alien是一个用于在CentOS系统上安装Debian软件包的工具,使用CentOS Alien,我们可以将Debian软件包转换为CentOS软件包,并在CentOS系统上进行安装,以下是CentOS Alien安装的步骤:
1. 我们需要安装CentOS Alien工具,在终端中执行以下命令来安装CentOS Alien:
sudo yum install alien2. 安装完成后,我们可以使用CentOS Alien来转换Debian软件包为CentOS软件包,在终端中执行以下命令来转换软件包:
sudo alien -r package.debpackage.deb是你想要转换的Debian软件包的名称。
3. 转换完成后,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安装CentOS软件包:
sudo rpm -ivh package.rpmpackage.rpm是转换后的CentOS软件包的名称。
4. 安装完成后,我们可以使用新安装的软件包。
CentOS安装Installation Source
CentOS安装Installation Source是一种通过使用CentOS安装源来安装软件包的方法,CentOS安装源是一组存储在服务器上的软件包集合,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这些软件包并进行安装,以下是CentOS安装Installation Source的步骤:
1. 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CentOS安装源,可以在CentOS官方网站上找到各种版本的CentOS安装源。
2. 下载合适的CentOS安装源,并将其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上。
3. 在终端中执行以下命令来安装CentOS安装源:
sudo rpm -Uvh source.rpmsource.rpm是下载的CentOS安装源的名称。
4. 安装完成后,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安装软件包:
sudo yum install packagepackage是你想要安装的软件包的名称。
5. 安装完成后,我们可以使用新安装的软件包。
注意事项
在使用CentOS Alien安装和CentOS安装Installation Source时,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:
1. 确保我们选择的软件包是与我们的CentOS
2. 在使用CentOS Alien安装时,转换的CentOS软件包可能与原始Debian软件包有所不同,我们需要仔细阅读软件包的文档和说明,确保它符合我们的需求。
3. 在使用CentOS安装Installation Source时,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网络连接正常,以便能够访问CentOS安装源。
4. 在安装软件包之前,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搜索特定软件包:
sudo yum search packagepackage是我们想要搜索的软件包的名称。
为您分享
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Linux小知识,在Linux系统中,我们可以使用"man"命令来查看各种命令的手册页,如果我们想查看"ls"命令的手册页,我们可以在终端中执行以下命令:
man ls手册页将提供关于该命令的详细信息,包括命令的用法、参数和示例。
以上就是CentOS Alien安装及CentOS安装Installation Source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!
centos depot_tools安装
https://github.com/cybertk/depot_tools
This package contains tools for working with Chromium development.
The "gclient" wrapper knows how to keep this repository updated to
the latest versions of these tools as found at:
http://src.chromium.org/svn/trunk/tools/depot_tools
This package contains:
chrome-update-create-task.bat
Creates a scheduled task to do an automatic local chromium build every day.
cpplint.py
A copy of our linting tool which enforces Google style. Fetched from
http://google-styleguide.googlecode.com/svn/trunk/cpplint/cpplint.py
gcl
A tool for uploading and managing code reviews on the Chromium
project, using the Rietveld code review tool. More info at:
http://code.google.com/p/rietveld/
gclient
A script for managing a workspace with modular dependencies that
are each checked out independently from different repositories.
More info at:
http://code.google.com/p/gclient/
hammer
A wrapper script for building Chromium with the SCons software
construction tool. More info at:
http://www.scons.org/
Note: svn and python will be installed automatically if not accessible (on
Windows only).
To update this distribution manually, run .\update_depot_tools.bat on Windows,
or ./update_depot_tools on Linux or Mac.
To disable automatic updating, set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 DEPOT_TOOLS_UPDATE=0
1.设置
export PATH=`pwd`/depot_tools:"$PATH"
2.gyp项目
https://github.com/bnoordhuis/gyp.git
使用方法:
https://github.com/springmeyer/hello-gyp
今天关于centos下安装inotify-tools和CentOS下安装passwsll2的介绍到此结束,谢谢您的阅读,有关CentOS 6.5 inotify+rsync 部署、CentOS 6.x下安装VMWare-tools操作指引、CentOS Alien安装及CentOS安装Installation Source、centos depot_tools安装等更多相关知识的信息可以在本站进行查询。
本文标签: